“卡脖子”品种又少了一个!我国首批自主育种白羽肉鸡通过国家审定 吃鸡不怕受限了!
农业农村部12月3日发布消息,我国自主研发的“广明2号”白羽肉鸡配套系等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审定,这意味着,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“从0到1”的突破!为打破西方在种源上的垄断,保障我国家禽种源安全、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做出突出贡献。
白羽肉鸡霸占鸡肉市场 种源却都是国外的
鸡肉是我们餐桌上主要禽肉类食品。在我国,鸡肉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。2020年,我国鸡肉总量达到1865.6万吨,白羽鸡肉占比达52.4%。白羽肉鸡年出栏50亿只,具有饲料转化率高、生长速度快、生产效率高、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等显著优势,是畜牧业乃至农业中产业化、规模化、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。
上世纪90年代,我国自主培育的艾维茵肉鸡一度占有白羽肉鸡5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后因疫病影响,2004年淡出。近15年来,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%依赖进口,年引进祖代种鸡80—120万套用于商品肉鸡生产,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,严重威胁国家肉鸡种业安全。
科研机构与育种企业强强联合 国产白羽肉鸡育种取得重大突破
畜禽育种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,周期长,投入大,见效慢。欧美国家白羽肉鸡发展时间已有100多年历史,全球白羽肉鸡品种由德国和美国的两家公司垄断,这些跨国集团具备资本优势和优异的育种综合创新能力,重视研发并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,建立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机制。而在此之前,我国尚未具备这样实力的育种企业和育种技术。
面对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,广东省佛山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率先于2010年开启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之路,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科企开展深度合作,团队陆续攻克了素材选取、选育技术、疾病净化等技术难关。2019年,白羽肉鸡配套系“广明1号”和“广明2号”父母代种蛋完成生产性能测定。此后,新品种完成200余万只中试试验。
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审定 性能与国际水平持平
“广明2号”白羽肉鸡配套系40—42天能够达到出栏体重2.8公斤,成活率95%以上,料肉比1.65以下,产蛋率达85%以上。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和国际目前同期水平持平。
“广明2号”成为首批通过审定的3个国产白羽肉鸡新品,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“从0到1”的突破,为打破西方在种源上的垄断,保障我国家禽种源安全、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做出突出贡献。
新广农牧未来五年,计划推广“广明2号”白羽肉鸡祖代20万套、父母代2000万套、市场占有率达到10%。根据《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(2021—2035年)》的总体目标设定,到2035年,我国自主培育白羽肉鸡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60%以上。